专访
中国艺术铸造须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并大力创新
《铸造》2010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10-09-25   阅览次数:5124次

   2010年7月31日,本刊记者专程来到北京朝阳区华严北里华觉明先生的家中,如约与先生会面,聆听了他对中国艺术铸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见解。先生待人热诚率真的态度、做事严谨认真的精神,又一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铸造》:中华民族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伟大族群,包括艺术铸造成就在内,所创造与积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请您就“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精品的特点”谈些看法。

华先生:作为这个星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民族对丰富人类文明与文化宝库,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倍受世界各民族的仰慕。以世界闻名的中国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艺术铸造,系中国古代金属技术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创性、延续性并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它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又给予这个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以下仅就“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精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谈些个人看法,权当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

司母辛方鼎

    首先,古代艺术铸造精品在“形制设计”及其“文化内涵”这两个大的关键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特色。如司母辛鼎雄浑庄重,显示王家气派,铭文和纹饰都有特定涵义,符合对礼器的要求。它与商中期的大方鼎有明显的不同,譬如更具厚重感,外观尺寸与整体比例更趋合理,采用整铸方法成形。

宣德炉

    其次,凡属艺术铸造精品,无不精工细作,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和质量要求。诸如,明代宣德炉所用铜料要经过12次精炼、过筛,铸后加工极其细致,表面光洁,拥有几十种色调,十分讲究。其问世之初,即被珍视,仿制者甚众,有的水平也相当高。

陈璋壶

    还有,只要是称得上“艺术铸造精品”的,均使用了所在时代的工艺,由敬业、水平的匠师来制作,例如,元代朱碧山的银槎;必要时,还须综合运用多种技法,如陈璋壶等。如此这般下工夫,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的要求,终成为完美、传世的艺术珍品。
    以上所归纳的三点,说到底,其核心价值在于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要义,这尤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铸造》:种种不幸的原因,致使中国一度落伍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又焕发了新的发展活力。就艺术铸造而言,也迎来了可喜的春天,可毕竟是耽误的时间太多,再加上其他种种缘故,包括艺术铸造在内的中国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的差距不小,请就“目前我国艺术铸造存在的差距”这个话题,谈谈您的看法。

华先生:世上一切事物,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正确还是错误,终必有公论。是好,由别人说,胸脯自己拍得再响,大家不认可,不仅白搭,还有“老王卖瓜”之嫌。相反,若有问题、有差距,还是自己说为。事实上,事情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认账。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甚至毛病,如鲁迅先生所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乃是有勇气和自信的表现,不仅不会被人看不起,反而会受到他人的敬重。我国艺术铸造业在近30多年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长足进步,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连外国人也佩服。然而,喜中有忧,我们自己不能不看到现存的种种差距。所有的差距集中到一点,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到了令人惋惜的破坏,尤其以“文革”浩劫代表性。而艺术铸造是靠文化内涵取胜的.传统文化的断裂所形成的文明断层,不知道要做多少工作、通过多么艰辛的努力才能弥复.事实上,有许多珍贵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怎能不教人痛心!真诚、虚心地找准我们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正视这些差距,设法缩短这些差距,才是要紧的事情。总之,要想干点实事,就得冲着存在的问题使劲,这比盲目乐观、急着歌功颂德更有现实意义。下面就我所看到的问题,说说“目前我国艺术铸造存在的差距”。

铜水滴

    其一,有相当比重的艺术铸造作品缺少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的意象。如,有的新作,说它是清朝的作品,也可以,其形制和文化内涵都无新意,给人以平庸、堆砌、粗俗、重复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不在少数。例如,韩美林创意,为芜湖做的城市雕塑应该说是挺不错的,但后来有人“照猫画虎”,做了若干件这类作品,就显得苍白了。韩美林为广州白云机场做的大型雕塑也不错,但如能从古代文物中汲取些中国元素(例如秦代的水禽),也许更好。
当然,如果是为庙宇、宗教场所铸造佛像、法器,那就必须得符合佛教文化,不能太随意。但即使在这种场合,也不是没有创新的空间,近任世民先生给常州天宁寺做的四尊佛像就很出色。
    总之,创新乃是艺术铸造活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艺术铸造,终势必会走向死活同,是要被时代和历史所摈弃的。

思想者

    其二,一些所谓的艺术铸造制品工艺粗糙。如有些城市雕塑粗制滥造,形象丑陋,比例失调,只能被拆掉。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说到底是缺乏文化内涵,形制设计肤浅,制作急功近利,总之是不愿下功夫的“时代浮躁症”使然之。
    其三,日本的金属工艺品从20世纪中期起就刻意求变,在形制和艺术意象上创新,使作品符合当代的审美取向。我参观过东京银座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日本金工展,多数作品是创新型的,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欢迎,也促进了行业自身的良性发展。汉唐时期,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求学。唐时的长安城,可是好一派国际交流的繁盛景象。我们很多好的东西被别人学去了,并且传承与发扬到今天。可是,我们现在却在许多方面不如人家,这难道不足以令国人深思吗!
    应当承认,我们从理念到实践都存在较大差距。就艺术铸造来说,这几年作品不少,但真正称得上精品、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时代精神、精工细作、能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标志性的作品还是很少。从历史上看,每个时代都有艺术铸造的代表作,例如希腊的青铜人像、中国的沧州铁狮、罗丹的“思想者”都是不朽的作品,无不给人以震撼。
    其四,如同好电影要有好的脚本一样,好的艺术铸造制品得有好的雕塑作品才行。艺术铸造制品是企业家、雕塑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艺人(匠师)这五个方面的人共同创造的。企业家须有文化修养,有长远进取的战略眼光,不宜有活儿就接,有钱赚就干。企业家要真正从内心尊重学者和艺术家,把几方面的人聚到一起,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做艺术铸造企业的,不只是做生意、搞经营,还应当是一个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在创新团队中发挥核心作用。

钟梁纹饰

    国外上百年的老字号艺术铸造厂,很注意创新和打造企业文化,讲究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工艺质量,不好的作品不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不能出厂。如此,成年累月地成为传统,形成品牌效应,效益自然就上去了。我国有些艺术铸造厂家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出现了一些有远见、重科学、重人才的企业家和经营者,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其五,艺术铸造的核心在于艺术创作和创新。所以,首先,雕塑家要提高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和创新意识。传统和创新并不相悖,二者是完全可以统一的。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突破,构成艺术创作的长链,无论绘画、雕塑、陶瓷以及艺术铸造都是如此。例如,鼎是中国特色的礼器,由卢银涛创意、中国向联合国总部赠送的“世纪宝鼎”,有众多专家给出主意,质量和效果都很好。原先的设计中是用汉白玉作圆形的底座,这是不妥当的。后来,我建议采用传统的方形铜禁作底座,鼎是圆的,座是方的,符合天圆地方的意蕴。这个建议为大家所采纳、效果良好。后来一拥而上,到处做鼎,而且千篇一律,没有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越做越大,这就成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工艺美术界不是个别的,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担忧。河北易水砚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现在要重振雄风,就制作了一件重十余吨的大砚,上面雕了108条龙。砚台是用来磨墨的,是实用品,做那么大,还是砚台吗?!那是砚的异化,走向反面了。这只能说明创造力的贫乏,计无所出,想靠硕大的体量取胜。那是艺术的悲哀,是不足为法的。
    1999年,我们在创制“中华和钟”时有一个想法,就是这套钟是为迎接21世纪而铸的,是不是要有点创新、有点时代气息。于是,有了两个创意:一是整套编钟有一个标志。“21”在二进制用10101来标示,10101的形象和排列方法,与商周时期习用的兽面纹近似。兽面纹的典型做法:中心部位是一根鼻梁,两侧各有一个大的兽眼,两边各有一条扉棱,形状恰似10101。按这创意,由袁运甫先生绘制了图样,放在每个钟的中间部位,用来标示这套钟是为21世纪做的。这个形象和传统双音编钟的形制、纹样是协调的,又有特定的意涵,得到各方面的一致赞同。再一就是把钟梁上的纹饰改为现代与传统兼有的纹样,其中有日月山、太极的传统图样,又有原子、DNA、光缆、整流罩,超级稻、车轮等现代图样。这些图样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遍布整个钟梁,采用传统的沉金工艺予以装饰、富丽堂皇,和整套钟及钟架都很协调,得到一致好评。
    当然,这样的创新仍然是局部的,并未跳出传统的框架。更重要的是艺术意象、文化内涵和整体形制的崭新创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艰苦的努力,但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取向、富具时代特征、能凸显时代精神、给受众以震撼的代表作,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艺术铸造精品。
    其六,中国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以至四五十年,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仅仅城市雕塑这一块就大有文章可做,这赋予艺术铸造以很大的发展空间。奥运大道上,在靠近入口处,有一对大的青铜鉴,直径几达3 米,那是安徽铜陵九鼎铸造公司按当地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铜鉴加以放大铸成的。有人认为,这对铜鉴是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铸造制品。这样的作品还是少了一些,有创新力度的作品就更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意识的增强,无论对公共场所和私人居所、室内装饰、摆设以及艺术品收藏,都会有更多、更高的需求,这也会给艺术铸造带来更大的、眼下还难于估量的市场需求。所以,展望未来,中国艺术铸造的前景是美好的,要把这个行业做好,有待企业家、专家、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艺人(匠师)的精诚合作与协同努力。
     ,还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想提高艺术、技术水平,自创新材料、新技术(例如用铍青铜和真空吸铸制作以鲜活植物为模的艺术铸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就必须着力培育新一代的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艺人。道理在于,一方面,做任何事情,没有适合的人才是办不成的;另一方面,大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不间断努力才成。还须加强行业的自律与协作,通过竞争、交流与借鉴,来提升中国艺术铸造业界的整体水平,进而才有希望挺进国际市场。

(文/田世江,图/被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