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有容乃大 无忮方勇
《铸造》2010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0-04-21   阅览次数:3915次
 
李大勇简介:

李大勇,男,1958年5月生于辽宁。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专业本科在学;
1984年9月—1987年7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1997年3月—1999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82年7月—1984年9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室助教;
1987年7月—1988年9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室助教;
1988年9月—1992年9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室讲师;
1992年9月—1995年9月,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室副教授,材料系副主任、主任;
1995年9月—1998年2月,哈尔滨理工大学铸造教研室教授,材料系主任;
1998年2月—2008年7月,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其间,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械系作公派访问学者;
2008年7月至今,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
▲主要学术成果及荣誉:
(1)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研究生教材《铸造非电量电测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获黑龙江省教材奖),出版专著《铸造生产参数快速检测理论与实践》(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哈尔滨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铸铁质量综合参数快速测定仪研制》成果获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铸造生产参数快速检测检测理论与应用研究》获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球墨铸铁球化质量炉前快速检测新方法》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曾被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青年、机械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机械工业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教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
▲主要兼职
(1)哈尔滨市铸造学会理事长;
(2)全国铸造学会常务理事;
(3)全国铸造学会铸造装备技术委员会主任;
(4)《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中国机械工程》、《铸造》、《CHINA FOUNDRY》、《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铸造设备与工艺》等杂志编委。
**************************************************************************
  
  2009年元月16日,本刊记者一行专程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如约拜访了全国铸造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铸造学会铸造装备技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李大勇教授。此行,一来想请李大勇校长谈谈我国铸造检测用仪器仪表领域的科研、生产及应用情况;二来想通过近距离的交流,从人文角度更多、更深地了解、认知与理解李大勇校长。首先,请读者看看李大勇校长对铸造检测技术发展状况的描述与分析。
 
  《铸造》:铸造生产离不开检测,中国要想变“铸造大国”为“铸造强国”显然有赖于检测装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请您结合铸造检测来谈谈如何打造铸造强国的问题。
 
   李大勇:关于铸造强国建设,我有以下三点粗浅的认识。
   其一,中国是铸造大国毋庸置疑。“大”主要表现在铸件生产厂点多、从业人员多、铸件年产量高。 据统计,仅中国大陆(以下所述情况,均指中国大陆)就有铸造企业24 000余家,从业者120多万人。自2000年起,中国铸件年产量连续9年遥居世界首位,2008年铸件产量3 350万t,与位居第二至第五位的美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的总和相当。
   其二,“中国不是铸造强国”是中国铸造工作者的共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铸造业在产品质量、生产设施、生产效率、能耗和环保等方面尚有很大差距。以2006年生产率为例,中国铸造企业平均每年每人生产20 t铸件,美国、德国则为46~60 t,日本为60~80 t;中国每厂年均生产1 200多t,日本则为4 700 t,德国为4 300 t,美国为4 280 t。
    其三,“变铸造大国为铸造强国”是中国铸造工作者的强烈愿望和光荣使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房贵如先生于2001年第3期《铸造》上撰文“变铸造大国为铸造强国——我国铸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详细论述了铸造强国建设的意义和途径。东南大学孙国雄教授2009年8月在中国铸造行业论坛上发表“铸造强国的主要标志”的演讲,为中国铸造工作者实现铸造强国目标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指导。
    铸造强国建设是一项包括铸件产量、铸件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等多个指标在内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铸造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多年从事铸造装备教学和铸造测试技术开发研究的铸造工作者,我有如下三点体会。,高水平的铸造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是铸造强国的有力支撑。要在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和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保证铸件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大幅度地提高铸造生产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实现铸造生产过程重要参数的自动检测和优化控制,是确保铸造生产装备高水平、自动化运行的基础。第二,中国铸造领域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24 000多家铸造企业中,年产量300 t以下的铸造厂约占30%以上。总的来看,小铸造厂很少具备先进的检测手段,靠经验来控制生产过程的偏多。即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铸造企业,其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水平同工业发达国家同等规模的铸造企业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国铸造领域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三,液态金属质量、型砂质量快速检测以及铸件质量无损检验是实现铸造过程优化控制的三大基础。从理论上讲,一个铸造车间如果能熔炼出合格的液态金属,混配出合格的型砂,在合理的造型和浇注工艺指导下,应该能获得合格的铸件。如果由于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产出不合格铸件,通过有效的无损检验也能查出废品,从而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因此,液态合金质量、型砂质量快速检测和铸件质量的无损检验是实现铸造过程优化控制的三大基础。
 
   《铸造》:请您谈谈中国铸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李大勇:按应用场合的不同,可将铸造检测技术分为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现场检测技术两大类。按检测对象不同,又可将铸造检测技术分为熔体检测技术、造型材料检测技术和铸件检测技术等等。我国铸造检测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分散在大学、研究院所和铸造检测仪器厂内进行,严格地说,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铸造仪器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对铸造检测仪器标准的研究更显不够。令人高兴的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各种先进铸造生产线的引进,与之配套的先进铸造检测装置也在中国铸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大量使用,包括金属熔体化学成分炉前快速分析、变质处理效果炉前快速评价、金相组织炉前快速检验,型砂含水量在线检测与控制、型砂多性能在线检测,浇注过程参数检测,铸件缺陷在线识别以及铸造原辅材料质量检验等等。
    应该说,我国大型铸造企业的铸造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同类工厂相比,水平基本相当。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仪器在国外工厂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在中国一些地方尤其是小铸造厂却表现出“水土不服”,其中,热分析仪就是一例。在生铁、废钢和回炉料来源相对固定的条件下,采用热分析仪检测铁液化学成分、预测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主要指标是比较可信的。但如果原材料的来源不确定、熔炼工艺又不稳定,智能化程度再高的仪器也会“力不从心”,这也是热分析仪在我国铸造厂普及不够的一个主要原因。生产出口铸铁件的工厂都知道,外商在考察供方生产条件时,要求车间必备热分析手段。而让热分析技术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他检测技术也有类似的困难,并不能靠“拿来主义”简单、完美地解决本土问题。就全国铸造业而言,铸造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中小铸造厂缺乏应有的检测手段上,而且表现在仪器研发和生产部门开发适合中国生产条件的实用性仪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大学、研究院所,还是仪器生产厂和使用单位,都有一份责任提高我国铸造仪器研究和应用水平,进而助推铸造强国建设的进程。
 
  《铸造》:多年来,您持之以恒地潜心研究铸造快速检测技术,动力来自哪里?
 
   李大勇:我从小喜欢摆弄无线电,上初中时开始阅读一些无线电方面的书刊,并自己动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考上大学时,开始对学铸造专业极不情愿。“文革”结束后不久的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当时能考取当年的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本来是件令人十分高兴的喜事,但因为我在报考志愿表上填写了“服从分配”,不知为何被调到铸造专业,由于未遂心愿而险些撕掉那难能到手的录取通知书。回想当时,对“铸造专业”为何物,自己可以说是全然不知。有人曾对我说,铸造专业如何“黑、脏、累”,不要学,可也有人说,将来发展的都是精密铸造,是要全穿白大褂来工作的啊。实际上,直到结束大学本科四年学习的时候,自己才切实地知道铸造专业既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坏,也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好。其实,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尤其要根基于自己的认知。1982年,我毕业后留校当专业教师,被分配到铸造教研室设备教研组工作,除了为铸造机械化课程主讲教师助课外,还参加一些科研活动。1984年,我考取了本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孟繁玉教授。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课题是一汽集团第二铸造厂的委托课题“铸铁质量综合参数快速测定仪的研制”。以单板机为主机的三通道热分析仪是当时的国内首创,后来获得了机械工业部教育司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并转让到一家电子仪器厂进行规模生产。在热分析仪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到我国铸造厂对测试技术的迫切需求,也增加了我们研究开发系列铸造检测仪器的动力。
    自1987年研究生毕业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哈尔滨市青年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机械工业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专项基金”等资助课题20余项,组建了具有较强创新和开发能力的科研团队。在各类基金支持下,我们对熔体测温技术、熔体成分与性能快速检测技术、熔体热物性及充型特性评价技术、熔体含气量快速评价技术、湿型粘土砂含水量及有效粘土含量快速检测技术、型砂透气性快速检测技术、型砂综合性能在线评价技术、砂型任意深度紧实度检测技术、型砂质量直接优化控制技术、铸件裂纹音频无损探伤技术、铸件金相组织计算机评价技术、铸件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技术以及结构件健康状态监测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开发出系列快速检测仪器10余种。在系列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中,许多具有鲜明的创新思想,有些尚属国际首创。比如,准接触式测温、气泡幅频当量法测定熔体表面张力、动态呼吸法测定熔体含气量、垂直振动法测定熔体粘度、双电源二次激励法测定型砂有效粘土含量、排气计时法测定型砂透气性、砂型紧实度任意深度测定、非线性声学和时间反转原理检测金属板材缺陷、铸件表面粗糙度光学三维评价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坚定了我持久从事铸造检测设备的信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仪器设备就会走进铸造车间,为生产高质量铸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一定作用。
 
   《铸造》:您自1998年始任副校长,2008年起担当校长,同时作为教授,您一直没有放弃科研工作。请谈谈如何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您以什么理念指导大学建设和科学研究。

    李大勇:说心里话,我对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铸造检测方法与装置的研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挚爱,这种热情如果能顺利转化成被铸造企业广泛应用的成果,那将是我的幸福和快乐。但是自1993年当上材料系主任以后,学术研究的自由就受到很大限制。还记得,1996年,我向当时的学校组织部门提出辞掉系主任职务,想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和开发铸造检测仪器的工作中。结果是挨了一顿批评,不得不继续“双肩挑”(一面做行政工作,一面搞研究与教学工作)。不仅辞职未能如愿,1998年初,还被任命为副校长,这一干就是10年!这中间,除了200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赴英国作为访问学者有1年时间专职从事研究工作外,其他时间都是工作日坐办公室处理行政工作,节假日和晚上到实验室搞研究,许多指导学生的工作是靠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完成的。这就是目前我能采取的所谓正确处理行政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办法”。2008年7月,我被任命为校长以后,原本有限的科研时间又不得不为学校行政工作让路。我虽然酷爱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且客观地说,放弃业已形成的研究方向对学科也是一种损失,但“忍痛割爱”,校长的职务决定我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
    作为一所已经划转地方管辖、地处边疆的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确面临着不少困难,其中“贫乏的人才资源”和“薄弱的财力”是阻碍当前学校发展的“两大瓶颈”。然而“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历经60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淀了许多独特的优势,为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校长,我希望能把哈尔滨理工大学早日建成社会满意、师生员工引以自豪的高水平大学。我也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主题,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搞学术研究是我的“”,无论工作多么忙,我都不会放弃,放弃了,仿佛就失去了幸福。同时,在学术研究中,恪守求真务实的原则不会变。“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本来应是科技工作者时时遵守的信条,但在时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在追逐金钱、唯利是图、官位至上、学术造假等丑恶现象屡见不鲜的“大气候”下,要使学术界真正做到不图虚荣、拒绝诱惑,又谈何容易。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信心——“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认知两者的不同。”
,我想用陈毅元帅的诗《青松》中的语句来表达我孜孜以求的“雅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后记(记者访后感想)
    走进哈尔滨理工大学那间简朴无华的校长办公室,记者迎面看到了墙上悬挂着两个遒劲、豪放的草书大字“雅怀”,——凸显这里的主人之胸怀恪系于一个了得的“雅”字。“雅”者,气度宽宏,行为高尚,也即“超凡脱俗”也。访后,记者深深感到这个“雅”字便是对李大勇校长的绝妙写照,欲问“雅”于何处呢?记者试图以本身的感悟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为使读者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不至落于空泛,想试用表格对比之方式来加以表述,详见下表。
序号
事项
常见现象
李大勇校长作为
记者简评
1
科研奖金处置
平均分配或按贡献大小拉开些档次分配。
即便自己在其中贡献也不多拿,通常是自己不拿分文。
金钱是考验人的试金石,李大勇不为金钱所动,此为一雅。
2
报章宣传
在报章醒目位置,标题中或图片均将主要放在首要部位。
李大勇任校长后,按他的建议,本校宣传媒体一般不再把校长的名字放在宣传报道的醒目位置,而是突出事件本身的报道与宣传,
不图虚名,踏实做事,力遏世俗之“追名逐利”的坏风气,此为李大勇之二雅。
3
请客吃饭、应酬
一客多陪及主要领导作陪
除非万不得已,自己很少陪客。
对于群众痛恨的办事吃请等现象,李大勇不仅站在群众一边,且身体力行,做得好,此谓三雅。
4
领导讲话
撰稿由秘书完成,领导照本宣科。
自己完成,极少要秘书代劳;用心讲话,讲心里话。
自拟讲稿,非一般人所能为之,此李大勇之四雅。
5
业绩关注点
做任期内大家看得见容易出成绩的“形象工程”
谋划学校长远发展,抓学风、抓质量,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
“有粉往脸上搽”,眼下为官者多搞“形象工程”,李大勇则不然,此乃其五雅。
6
联系群众
埋在政务的文山会海中,无暇接触群众。
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其电子信箱公开于众,教师、尤其学生的来信必回复;热心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
为官者都清楚,其乌纱帽由其上司给定,于是便不顾及群众,李大勇恰恰相反,此其六雅。
7
学习精神
靠吃老本,或满足于“做表面文章”。
自觉学者型领导,自建“校长手记”,认真笔录《光明日报》等报刊上的有益篇章及自我领悟;白天搞行政,业余搞科研两不误。
当领导大多政务缠身,加之学习是个苦差事,有谁愿意主动学习啊!李大勇则勤于自学,此乃其七雅。
8
待人处事
对上媚,对下傲;当面满口应承,过后按“利害”处置。
待人不论高下,一律谦和、热诚;做事低调,忌张扬,君子言必信,行必果。
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深重,流毒久远,造就了多多“两面人”。李大勇待人之谦诚,可谓之八雅。
9
工作作风
马马虎虎,繁衍了事,得过且过,疲于应付。
严谨认真,坚持年、月、周计划,小小“效率手册”,提示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录每天亲历事件,如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那样具有可追朔性,严格管理日常工作。
作风疲沓源于懒散,而懒惰乃人性弱点,难克服。李大勇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勤恳工作令人钦佩不已,此其九雅。
10
家风
做官前呼后拥,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官位之大,大有招摇之嫌。
妻子和孩子均低调行事,靠个人努力求得发展,从不向他人炫耀什么,更不利用其官位牟利。
当今社会,“挖门子、拉关系”均唯恐无计可施,有现成的条件不用,是傻吗?不,这是雅!

    看了上表,想必您对李大勇的“雅”有了些具体、感性的认知吧,有谁不赞叹李大勇——是雅(十雅)啊!
与同龄人相比,李大勇的确是个出类拔萃的事业成功者,这样说,绝非因他当上了校长(记者不屑与极反感的就是时下到处弥漫的中国特色之“官本位”现象),即便他不当校长,凭他对科学、技术的痴迷,干专业,他也是响当当的一把好手,对此,读者朋友看看上述“李大勇简介”,便可知一二。本次专访中,记者还邀请了李大勇的几位同事面谈,听得出来,他们对李大勇的认同(当校长系经全校400多员工代表的民主测评与推荐之结果),无不出于对他“德才双馨”的肯定,以及“高尚人格魅力”的赞许。囿于篇幅,无法在这里进行一次全面的介绍与分析,也不可能将上表中的“十雅”逐一进行详细评述,只打算就两个“亮点”来说一说。
    “亮点”之一,谓之“有容乃大”。“容”者,容量、内存(借用计算机语言)也。现代人都知道计算机“内存大”意味着什么,说一个人“有容”,也即胸怀宽广及如古人所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李大勇的确“有容”,那是一种“面壁十年图破壁”潜心磨砺而修炼成的“正果”,其背后系胸怀大志的浩然正气使然。由近推远,就说眼下,作为校长,他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却仍然抽空孜孜不倦地学习。记者有机会观摩了他那厚厚的三大本“校长手记”,只见一页页字迹工整的文字,或摘录的是一篇又一篇佳章妙语,或撰写的是个人对学校工作的思考。相比之下,现今业已很少有人愿意动笔写字了,尤其是有了计算机以来,一些人甚至忘记了许多字该怎么写了。李大勇学理工、当教师出身,搞的是技术。而当校长则更多地需要懂政治、熟管理、善交流,对此,李大勇毫无逊色。因为善于学习,久而久之,他把学习变成了个人的生活习惯,进而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大脑“内存”,他的头脑中,无论是“软硬件”都好使着呢!交谈中记者发现,他对当下若干敏感的政治问题无不有自己独到、深刻的卓见,令人叹服。对于学校的管理与运作,他更不生疏,因为此前他有十年做副校长的经验“内存”,加上平素的学习与积累,他早已扼住了面临问题的咽喉,并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亮点之二,谓之“无忮方勇”。“忮”者,妒忌、心地阴暗也。没人否认,李大勇当校长,一无背景,二无后台,全凭自己之实力,是从系主任、副校长、校长一步步被大家推上来的。而他的“无忮”品格,也即阳光性格,如待人热诚与直率,心地善良、公正笃信…… 这些恰是他赢得师生深深信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同时也印证了一句哲言——“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人格魅力来自于一个人的品格,实际上是一种感染力,就是发自于内心的善良与宽容,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人格魅力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独特力量,吸引人,感染人,使人羡慕,让人乐于模仿。说“无忮方勇”,因“无忮”可使人年轻、向上,精神永不滑坡。这源于人远拒了所谓“看破红尘”的灰暗心里,而容留了一份做人那宝贵的淳朴元素,于是使人多了与他人的友善,少了心灵的冷漠与麻木;多了人生的快乐,少了精神的衰老与疲惫,终势必赢得战胜所有困难与险阻的勇气,此即“大勇”也。
 
                                          (文/田世江,葛晨光;图/被访者提供)